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和奋斗目标,并首次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立足我国国情,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准确理解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pibegin##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需要新的法治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新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否则将制约甚至阻碍现代化进程。法治现代化正是迭代更新法律制度、优化调整法治理念以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发展过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法治所确立的财产保护规则为物质文明保驾护航,法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稳步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进行的法治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制度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立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立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古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道出了民众是国家根本的真谛;“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和天理人情的朴素立法思想;礼法并用、德主刑辅,展现了治国理政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等法治理念体现了古人对法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追求司法平等的朴素古代平等观。这些中华法律传统思想蕴含的法治理念已经成为优秀文化基因,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法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了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