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2023-05-31 07:03:52 420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世界文化多元存在、多样发展,各种文化形态既交流互鉴又角逐竞争,构成一幅合作与博弈并存、借鉴与较量同在的文化激荡图景。谁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谁就能为自身发展拓宽空间、远眺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一重要论述从一个侧面阐明了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凭依和因由,并启示我们要正确把握世界文化激荡态势,明晰积极参与和科学应对之策,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站稳脚跟、保持定力的自强之道,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pibegin##1.世界文化激荡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态势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其静态分类有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美文化四大体系之说,还有中国及东亚文化、欧洲文化、北美洲文化、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和东欧文化、印度和南亚文化八个文化圈所论。有文化上的差异与不同,就有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此种交流与碰撞,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绵延不绝、愈趋紧密。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激荡,可以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后的“泛西方化”为发端。由此肇始,具有物欲贪婪特征的西方资本,携其经济模式、生活行为和价值观念强力输出,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把世界联结起来,而且其所到之处便陷入“本土文化被打压、既有文明受冲击”的窘境。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文化激荡又呈现出新的格局:欧美文化在渐次确立并继续巩固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文化则日益增强主体性与独立性,而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共产主义理念如“幽灵”一般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成功实践。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这两个时期,分别形成了前两次世界文化激荡高峰的话,那么自“美苏冷战”结束,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激荡在人类跨入21世纪前后,可谓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一轮文化激荡时至今日,已然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姿态和新趋向。在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当今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是不可遏止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趋势与经济上的互为渗透、政治上的相互影响、人员上的密切往来、外交上的日渐联通是同步发展的。与文化交流互鉴深化、文化激荡交锋密切相关,各类各型的文化正在强化自主意识、加大自我保护措施,谋求更为独立的发展机遇与拓展空间。这既是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必然,又与此一轮文化激荡新态势的客观诱发存有关联。这一点,从亚非拉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境况足可窥见。【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在这样一种“文化激荡”的世界格局中,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既面临着发展可能与提升机遇,又要应对全新的挑战、全方位的磨炼、全领域的检验。能否经受住这样一种综合化、全维性“文化激荡”的挑战与考验,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能否站稳脚跟的迫在眉睫之举,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能否走在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至为关键之要。

2.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角色转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世界文化激荡中的中华民族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5163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