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0日甘肃省直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1: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背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为贯彻中央精神,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14年3月14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本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沪府办[2014]17号),要求大力推进本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区从2013年8月开始抓紧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次年7月,区委办、区府办印发了《关于本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青委办[2014]20号)的通知,形成了我区“1+6”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制度。从2014年到2016年,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先行先试,创建美丽乡村达标村50个左右,在此基础上,创建美丽乡村区级示范村20个左右。
一是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二是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模式。
三是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
四是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实现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民生和谐的需要;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材料2: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引进、资金投入、产业引领、基层民主参与、历史传承、村落同质化严重、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相关问题。
问题1:请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10分,300字以内。
一是有利于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中央关于美丽乡村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举措。
二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有利于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途径。
三是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有利于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
四是有利于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有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
五是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生态振兴建设,也有利于更好的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
问题2:就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20分,500字以内。【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一、抓好人才引进。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二、抓好资金投入。一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用好政府专项债卷。二是鼓励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建设美丽乡村。
三、抓好公众参与。落实科学决策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真正做到倾听群众意见抓好建设工作。【更多免费素材,微信:wk01】
三、抓好产业优先。针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民俗产业特色,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四、抓好因地制宜。抓好分类指导,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杜绝生搬硬套,不搞千村一面。
五、抓好文化提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六、抓好监督检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要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1:有关H市停车难的材料,2021年H市机动车保有量1268917辆,公共区域停车位29860个,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百辆车20个公共停车位的标准。2019年H市停车难问题就已经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