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四川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材料分析(20分)
材料: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失衡的区域公共政策,不少地方的县域普通高中已经或正在遭遇优秀教师和生源的流失,这导致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继而引发教师和学生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让人忧心的“县中塌陷”现象。
有人说:部分地区的“超级中学”、民办学校、省市级中学跨地、市、县区争抢生源,“掐尖”招生的行为愈演愈烈。
有人说,现在优质教师和学生流失,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导致形成“县中塌陷”现象;有人说,上级出台了政策,政府管理太多,政策制定前没有向教师征求意见,专业人事很多是有很好想法的,但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不落实,甚至纵容违规招生;超级学校掐尖招生,给补助,减学费,还涉及违规宣传;县域中学基础设施差,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照搬套用。军事化管理过于严格僵化,学生厌学;
有人说,2008年以来,学校新进教师都是由县人事劳动局负责通过考试招聘的。报考者多是女性,即使有少数男性,也缺乏竞争实力。这样每年被录用的基本都是女教师。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常常会因为结婚成家后,履行繁重的为妻为母的责任和义务而冲销而减弱。
老师甲说,县中老师收入低,没有补助,还没有乡村教师高。教师编制不够正式编制30%,空编招的临时教师,临时教师考走,再招还是临时教师,学生多班级多,但是编制少,只有流动性大的临聘教师,形成恶性循环;不少人反映,这十几年来,县中的师资力量是严重削弱了。有人举例,某县一中,班主任为语文教师,在黑板上写激励学生的语言,“持之以恒”写成“持之一恒”,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还有一位班主任开家长会,把“掷地有声”说成“郑地有声”。
还有学生反映,借读学校好,教室明亮操场大要上体育课学校有文化社、校报。接到对比有些县中,教师面积小,宿舍没风扇、电脑设备少。
有人说,教师教学直接网上搬ppt,用现成资源讲课,质量底下。学生和家长利益驱动。
也有三地学校取得良好效果。地学习开展“三苦两乐”教育、B地采用教育均等化做法、C地学习校园文化丰富,活动内容多样。
问题:县中塌陷的原因分析,300字左右,20分。
[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和分析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叙述的内容,从材料中关于县中塌陷的表象及原因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出深层次的因素。
具体来说,县中面临的困局总结来说有五大方面,也就是——“生源之困、师资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质量之困”五大困境”。
[参考答案1](249字)【更多免费素材,微信:bbxzwk】
原因:(一)县域经济没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县城与大中城市差距拉大,生源、师资来开县中。(二)政策制定。一些地方纵容超级学校掐尖招生、给补助、减学费、违规宣传,公共政策不合理。(三)办学质量不高。一些县域中学基础设施差、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照搬套用,军事化管理过于严格僵化,导致学生厌学。(四)师资结构不优。女教师数量多、又被家庭生活牵排很多精力,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缺编制难以招到高水平教师。(五)理念存在误区。一些地方官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理念存在,部分家长也唯成绩论。
[参考答案2](247字)
原因:一是管理政策存在漏洞。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深度、偏离实际,导致各学校在教师招聘、招生考试等方面存在过多自主性,因资本利益导致超级中学掐尖学生、虹吸师资。教育部门管理动力不足、手段缺乏,无法有效遏制塌陷发生。二是县中自身基础较差。县中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教学模式不优、教学管理不力,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恶性循环。三是激励引导力度不够。对县乡教师待遇保障不到位,导致人员流失和资源紧张,进而影响县中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荣誉宣传不够,导致在岗教师没有激情、招聘考试缺乏热情,人才补充严重不足。
第二题:小作文写作(30分)
材料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就严防耕地“非农化”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耕地保护是关乎14亿人吃饭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闪失。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为加强耕地保护,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
材料2:s省t市以前存在一些问题,举例1:一个是说t市以前部分耕地没有用来耕种,用来种树种林。举例2:一个农民,拿耕地来种雪梨。
现在几个区县通过分级分层制定方案、制定市县乡村四级制度,开展宣传引导政策解读之类方法解决部分问题。
但再整改中还存在的问题,如:茶产业链完整,恢复耕地化,茶农们难以接受;基础设施差,灌溉设施是70-80年代建设的,漏水严重;农民缺乏动力;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手段,治理摸排人员和技术不足,统计不充分,统计工作基本靠人工;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流转;县政府财政资金不足,还耕补贴xx万土地流转xx万技术升级还是设施升级xx万,给不起钱;到技术手段不足,人工排查效率低,相关信息资料不完善,资料遗漏。
浙江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问题:请以s省农业农村厅处室工作人员身份写一篇关于T市耕地“非粮化”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不超过600字。30分。
[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分析以及调研报告提纲的写作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耕地“非粮化”,通过材料全面分析及查找耕地“非粮化”的表象以及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具体来说,关于耕地“非粮化”的原因主要是有三个,
1、种粮经济效益低是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种子、农药、化肥、薄膜、机械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而粮食收购价格却还是比较低。再加上农户一般是呈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种粮收益下降甚至出现种粮亏损的情况,这时耕地“非粮化”就会出现。
2、工商资本下乡也会推动耕地“非粮化”。工商资本在成本倒逼、市场引导的机制下,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后一般会种植经济作物。同时,传统的农地流转大户也会由于社会资本进入,从而引起土地流转租金上升而导致种粮收益降低,这样会严重削弱种粮的积极性,甚至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从而加剧耕地“非粮化”。
3、个别地方政府对有关政策的理解过浅助长“非粮化”。一是“景观工程”过度化,二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政策上鼓励农地流转“非粮化”种植。比如规定流转的土地用于发展苗木花卉、畜禽和特种养殖等农业项目,并从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等,这些政策都会推动耕地“非粮化”。
[参考范文1](594字)
关于T市耕地“非粮化”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
调研组对T市耕地“非粮化”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