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xx县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深入推进“强治理”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xx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印发的《xx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xx市人民政府印发的《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市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前期回顾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决策部署,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以创建xx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探索推进社会共治模式,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线,全县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一、发展成就
(一)党政同责不断强化。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印发《xx县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xx县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xx县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对各级党委和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逐年制定《xx县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全面统筹规划全年食品安全工作。修订《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强化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镇人民政府属地监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模式。
(二)监管能力逐步提升。
全县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16个镇的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不断完善,基层执法人员、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基层执法装备配备逐步提高。检测能力不断加强,16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快检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食品检验水平实现新提升。
(三)监管手段不断创新。
我县大胆创新破解食品安全民生热点难题,每年将食品安全抽检、“明厨亮灶”等纳入县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2020年,全县抽检食品3700批次,抽检量达到4.45批次/千人,超过4批次/千人的目标;检出不合格产品100%核查处置。全县实施“明厨亮灶”餐饮单位1750家,其中全县612所学校实现“画面可存储、问题可核实、信息可追溯”的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无缝衔接机制。20个农贸市场落实“四项公示”要求,培育了一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四)打击力度持续加强。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与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均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开展整治农村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等,持续对乳制品、肉制品等重点品种开展体系检查和飞行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利剑”行动和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十三五”期间检查生产企业5600家(次),查处问题563起,打击私屠滥宰窝点65个。
(五)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县深入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鼓励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品牌培育成就取得新进展。2020年,我县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企业达7家,较2015年增长250%。
(六)社会共治基础更加牢固。
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双安双创”活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五进”等系列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食品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创新推广“食安封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累计发放“食安封签”5万个。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累计受理食品安全问题投诉举报450件。
二、面临形势
(一)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掺假造假等时有发生,风险隐患问题依然突出。食品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突出,企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相对薄弱。
(二)基层监管力量薄弱。
全县基层监管队伍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专业人员紧缺,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依然存在人员到位率低、基本装备老化等问题,监管技术手段落后,智慧化监管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等基础工作薄弱,检验检测能力水平不均衡,监管执法经费与监管任务不匹配,严重制约监管效能的提升。
(三)监管方式手段亟需创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规定落实不到位、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食品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食品违法犯罪方式趋于隐蔽化、网络化。信息化监管系统尚不完善,难以对网络交易食品、网络订餐实现有效监管。
(四)公众敏感度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已经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由“吃得放心”向“吃得健康”转变。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公众敏感度不断提升,社会容忍度不断降低,食品安全事件极易成为舆情引爆点。
三、发展机遇
(一)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为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党中央把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关系民生的政治任务来部署,提出了“四个最严”和“党政同责”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作出的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突出了党委、政府在守护食品安全一方净土方面的重大责任,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县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回应了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对疾病医疗、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方面后顾之忧的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战略工程和基础任务。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我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降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为解决我县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三)强首府战略为全县食品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自治区党委提出“强首府”战略,通过全面提升xx综合竞争力,将xx打造成为引领xx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xx市拥有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xx片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xx核心区、中国—东盟信息港xx核心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xx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等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平台,随着中国—东盟关系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xx市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而我县位于xx市东北部,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区相连,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在新形势新发展下为我县推动食品产业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全新机遇和强大动力。
(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县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监管方式与手段的不断创新,食品安全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智慧监管时代,全面推动政府监管数字化转型。同时,随着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借力“数字xx”和“数字政府”建设,推动“互联网+食品”监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我县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五)公众意识普遍提升为我县强化共治营造了良好氛围。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我县通过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xx”总目标,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按照“四个新”总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坚持党政同责、践行“四个最严”,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社会共治共享格局,加快建成xx食品安全示范县,提升打造“食安xx”城市品牌,为xx市加快实现强首府战略目标作出xx贡献。
二、基本原则
党政同责,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党领导食品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食品安全工作各领域,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
监管为民,安全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把“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安全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依法治理,科学监管。强化法治理念,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标准规范,加强现代化执法装备和技术手段运用,着力推进监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
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源头治理和一线防控,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全风险。
统筹协调,共治共享。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联动,坚决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畅通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渠道,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加快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围绕强首府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食品安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效显著。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监管队伍专业化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xx县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
属性
1
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量(批次/千人)
4.5
约束性
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量(批次/千人)
2
约束性
2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总体合格率(%)
>98
约束性
3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
约束性
4
国家、自治区、xx市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
100
约束性
5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个)
13
预期性
6
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
98
预期性
7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单位食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比例(%)
100
预期性
8
餐饮服务提供者风险分级管理率(%)
100
预期性
9
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
100
预期性
10
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比例(%)
90
预期性
11
乳制品、白酒、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婴幼儿辅助食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实现信息可追溯率(%)
98
预期性
12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含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知
识抽查考核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