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交流材料

2023-04-07 07:03:52 525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近年来,我市把高水平人才制度创新作为人才工作的主线,抓实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成式、系统化推动人才政策创新工作,形成惠及各层次各领域各类别人才、覆盖人才创新创业就业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努力推动**成为人才汇聚新高地、人才创新优选地、人才活力迸发地。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破人才政策“碎片化”。对原有散落在各职能部门的47项人才政策进行梳理整合、系统集成、优化升级,解决政策部门化、碎片化问题,让人才政策更有“含金量”、吸引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聚焦人才引进、认定、激励、服务等关键事项,针对**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统筹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系统调研和充分论证,充分听取重点企业和专家人才代表的建议,征求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市直职能部门和各县区(含市属功能区)的意见,确保政策接地气、可操作、能落实。二是注重资源整合。积极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整合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改、工信、财政等部门政策资源,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全链条进行系统升级、全面优化、重点突破,形成涵盖各层次各领域、全周期全过程的闭环链条,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和改革红利,进一步形成人才政策竞争优势。三是突出精准实用。坚持从实际出发,紧扣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划来制定人才政策,比如《**市重点企业、创新平台和科研院所引进创新人才工作细则》,对于产业发展亟需引进的各类人才,条件与待遇集成到一个文件,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在人才支持上,对于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分别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确保支持精准、政策实用。

二、完善政策链条,开辟人才发展“新路径”。将政策设计贯穿人才发展的全周期,从拓宽渠道、优化服务、鼓励创新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引进—培养—服务—保障”立体化引才育才制度体系。一是明确引才重点。聚焦服务全市重大发展战略,一手抓高端引领、一手抓基础支撑,一方面针对重点企业、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科研定位,着重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关键科技问题,能够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市直、县(区)事业单位集中统一公开招聘,定期组织专业化、小规模校园招聘和项目对接活动,大力引进大专以上高校毕业生。二是畅通引才通道。出台《**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市市直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使用编制实施细则》,全面保障和落实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对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强化编制保障,提供更灵活的岗位设置、更简化的报批流程、更便捷的引进程序,为企事业单位快速引进人才提供保障。三是分类培育人才。积极挖掘本土人才潜力,对接上级人才工程,拓展人才交流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技术技能人才、宣传思想文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类别,在人才培训、技能提升、实践研究等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育措施,促进人才能力提升,反哺地方发展。四是重奖激励人才。为鼓励科技创新,出台《**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办法(暂行)》,重点激励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秀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重奖,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五是提升服务留才。着力在提高服务保障质量,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上下功夫,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出台包含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安居、医疗保健等5个安心安居类政策,千方百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创新推出“人才贷”金融服务,在科技创业、成果转化、安心宜居等方面,提供最高1000万元无息贷款,让人才在**安心、安身、安业。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3076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