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一把手的十大“秘诀”
笔者有一次在与一个沉浮官场多年,给多名市委一把手当过秘书、秘书长,自己又干过多个部门一把手的某市局长闲聊时,听到他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干过一把手,就永远不会真正看清官场内核里面的东西。
别看一些号称写官场内幕的流行小说写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些皮毛现象,因为这些人没有当一把手的经历。
回顾这些年来的为官经历,他总结出当好一把手的十大“秘诀”,在酒桌上一时兴起作了介绍。现整理出来,供领导者参阅。
秘诀之一:决策拍板要果断
决策最忌举棋不定,议而不决。
一把手是部门(单位)各项决策、措施的主持拍板者,要在做好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善于从大家提出的各类决策建议中准确判断优劣长短,拍板选择最佳方案执行,既不能独断专行,更不能优柔寡断。
如果该拍板的时候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造成决策层内部各执己见、争议不休,就会断送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良机。
纵观历史,每次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双方统帅在关键时刻能否抓住瞬息万变的战机,迅速、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
三国时袁绍、曹操更是在决策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手下都有一批谋士出谋划策,但袁绍由于“见事迟,得计迟,多疑寡断”,谋士们提出的主意越多,袁绍越拿不定主意采纳哪一个,每每因决策不定而错失取胜良机。
曹操不但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而且能及时果断地作出正确决断,抢占先机。
所以,势力广大、兵强马壮、风流儒雅的袁绍最终败给了兵力、地盘远远逊色于他,“名微众寡”的曹操。
正如郭嘉的评论: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曹操)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
可见,对于一个组织而言,领导者的决策风格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命运,也决定了整个组织的命运。
一把手能否集思广益、果断决策是部门(单位)事业成败的关键。
秘诀之二:头脑时刻要清醒
一把手是部门(单位)的总舵手,要把握好全局利益和发展方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辨别是非曲直、真假优劣。
做到“千磨万击还清醒,任尔东西南北风”,保证部门(单位)各项工作和事业时刻沿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快速前行。
一把手要具有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眼光,凡事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从部门(单位)实际出发,抛弃个人私心杂念,把握干部职工期望,重视人民群众要求,
在各种风浪打击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艰难困苦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拉拢腐蚀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成绩和荣誉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如果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诱惑就不能自已,碰着困难就不知所措,关键时刻被各种“风”吹得晕头转向,就会在工作上、生活上失去原则性、警惕性,使单位和个人遭受重大损失。
秘诀之三:凡事尽量让副职
作为班子中的“班长”,一把手要善于处理与副职的关系,正确认识副职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发挥好副职的工作积极性。
作风应民主,有亲和力,经常与副职通气,加强感情上的交流,凡事尽量征求、考虑、尊重副职的意见,大力支持、肯定副职的工作,使副职有职、有权、有责、有威、有干劲。
同时,有荣誉尽量让给副职,各种责任尽量替副职承担,以身作则,带动形成团结、和谐、战斗的领导集体。
有的一把手在部门(单位)非常强势,凡事搞“一言堂”,独断专行、盛气凌人,从不虚心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搞得班子内部关系紧张,难以合作共事,更不能同舟共济。
部门(单位)领导班子不团结、关系不融洽,明争暗斗、相互拆台,多半是由于一把手凡事抓权推责、不尊重副职意见所致。
更有的一把手把各种好处留给自己,各种责任让副职承担,丧失了在副职心中的威信和号召力。
副职们则虚与委蛇、明哲保身,谁也不肯尽心尽力。这样涣散的班子,哪来的战斗力?
秘诀之四:选人用人要公平
作为部门(单位)的当家人,一把手在选人用人方面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把公道正派、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当好一把手的十大“秘诀”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3021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