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基层服务“四位一体”创新社会治理
“100”去“1”等于“0”
深化“政社互动”实践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深化“两网”融合创新社会治理
加快三化融合促进协同共治
呼应群众诉求
加强源头治理促进和谐稳定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道德讲堂小支点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大格局
强化预测预警预防
下好维护稳定先手棋
以真情解心结以实招促和谐
崇川区是南通市的主城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总量翻番,城市规模和品质也有了较大提升。但随着群众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自基层的种种隐忧和危机却时时困扰和警醒着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党建为核、服务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从基层基础做起,探索善治、法治、德治、自治“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创新,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做法:
要做实基层服务必须有扎实的基层组织基础。主要落在三个“实”字上:首先,党建引领的核心要强而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邻里街坊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网络;配强党组织书记,组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认领服务岗位。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大走访”,走访入户全覆盖,服务群众解难事,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社区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2009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106个社区实现600
依法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服务:一是全科化的便民服务。将区街两级72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社区设置全科服务窗口,全科社工持证上岗;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群众事务代理制,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二是综合化的执法服务。将城管、建设等9个部门143项执法职能和力量综合起来,沉到街道,落到社区,第一时间更有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烦扰事,中央编办现场会组织观摩推广。三是平台化的法治服务。社区健全“一办一委三室”法治服务平台,社区警务室达到国家一级警务室标准,为每个社区聘请一名执业律师每周到社区免费服务。首创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形成品牌,快乐调解俱乐部、周末法庭、少年法学苑等一批社团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制服务。社区治安安全感(98%)和法治环境满意率(96%)位居全省前列,刑事案发率连续八年下降。
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倡导德治的主抓手。关键靠三方面支撑:一是靠社团支撑。2010年起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兴趣爱好、参与管理三大类社区社团建设,现已有社区社团2214个,志愿服务队伍3200支,注册志愿者15.5万人;开展千家社团服务万户居民活动,开发服务项目600余个,每年服务超20万人次。二是靠典型引领。通过“一榜双评三讲”挖掘宣传身边典型,涌现出“孙爷爷谈心室”“巾帼挽霞”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三是靠激励推动。开展公益社团助力计划,每年区财政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提供2000多万元扶持;出台《志愿者星级评定及嘉许办法》,实行公职人员志愿服务计时制。
把组织群众议服务事项、评社区干部、选身边典型作为基层自治的主要内容。具体做到三个有:一是评议有团队。每个社区都组建群众评议团,既组织群众开展议事,又代表群众评价服务。今年以来就组织评议活动600余场次,议定社区民生实事480项、推举身边好人500余人次。二是议事有规章。制订群众评议实施细则,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群众点单-邻里议单-干部领单-社区评单-公示晒单“五单”法,每年在社区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多个。三是结果有运用。把群众评议结果与社区干部以及下沉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群众认可度高的17名社区书记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
2016年8月李书记来到我区社区视察指导,循循告诫我们,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在基层、根基扎在基层。这些年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李书记的殷切要求,更是实现社会良治的根本所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带来了三个可喜变化:
全覆盖的邻里街坊组织增强了群众基础,上千个社区社团成为团结带领群众的纽带。近五年,我们开展群众全程参与的阳光征收,拆迁房屋800多万
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推动“要我做”逐步变成“我要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我区作为全市的主考点,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等测评得分不断提高,名列全省前茅,这主要源自邻里街坊、志愿社团及十万名志愿者主动参与。
通过群众议事把各方的意见转化成解决的方案。最近三年,实施22个老小区1200多幢楼宇综合改造,拆除违建100多万
发生在基层的这些变化,将激励我们继续把社会治理创新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射阳素有“鹤乡”美誉,曾经处于盐城第一方阵。但一度时期化工厂爆炸、信访人自焚、多名领导干部被查处,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经济跌入谷底。经过这几年的强力治理,射阳已从过去的全省信访管理重点县成为信访工作先进县,连续两年获得盐城市综合考核先进奖,今年上半年获苏北唯一的省财政考核一等奖。来之不易的深刻变化,让我深切感到,稳定与发展是1和100的关系,“1”没有了,一切都为“0”。具体汇报三点体会:
这次讲坛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阅,更为我们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指明方向。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特别是李书记的讲话要求,自觉肩负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身在一线、心在一线、干在一线,确保“两聚一高”新实践在射阳落地生根,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太仓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推进“两聚一高”实践的重要内容,全面深化“政社互动”实践,着力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政社互动”项目获评“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从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向基层放权,做到不越位。严格规范行政事项进入社区,通过制定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管理事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两份清单”,让基层更加聚焦服务功能,更加专注自身事务。基层的社区书记感慨地说:“‘政社互动’真正使基层从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到能够沉下心来办理社区事务,有更多的精力深入群众、贴近老百姓,为他们服务了”。二是管好该管的事,做到不缺位。政府集中精力发展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真正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社会治理根基扎实。我市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群众在基本医保报销后,超额部分还可再享受补偿,实际补偿可达90%,形成了“普惠+特惠”的医保新模式,“大病医疗保险”被纳入国家医改新政。在大走访中了解到,有些群众因慢性病产生的门诊费用负担也较重,于是我们将门诊也纳入“大病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展了“特惠”范围。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做到不错位。把适合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来承担,我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已拓展到包括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养老助残等领域261个子项目。比如,太仓老龄化率近30%,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去年近2万名老人享受了超过60万小时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
坚持把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一是优化社区服务供给。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精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与居民多样化需求有效衔接。着力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软硬件建设,促进城乡社区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创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行“全科社工”、一窗受理等制度,加快建设智慧社区,全力打造集社区政务、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坚持“社区的事情要让居民说了算”,组织开展社区听证会、社区评议会、居民议事会,通过居民议事协商,解决了小区物业、环境卫生及动迁安置等方面的治理难题。比如,我市城厢镇电站村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村里召集做过木工、泥瓦匠的几位村民组成一支“泥腿子监工队”,全程监督安置房的建设和分房,消除了村民对安置房建设质量的担忧,村民们普遍表示,“自己看着砌房子,放心!”。三是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制定出台“十不规范”等制度,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争当模范表率。像我市庆丰村设立的“公德评议团”,定期评选群众中的好人好事,评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周边村民产生了积极影响,庆丰村的文明事越评越多,不良风气越评越少。举办“家在太仓”“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等主题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文明家庭创建、“邻里文化节”,发展“银色年华”、爱心服务社等社区志愿服务,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我们把社会组织当成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工人才,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一是培育组织添活力。设立了全省首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出台了“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具有承接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推动社会组织广泛融入社会治理。连续6年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公益微创投”活动,资助280个社会组织540个公益创投项目。目前,我市万人(户籍)拥有社会组织18家,涌现出了瑞恩、德颐善、义工联等深受群众欢迎的社会组织,成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二是专业帮扶解难题。“连心家园”是我市关爱失独家庭的一个专业性社会组织,他们设计“同伴陪伴”服务项目,组织专业社工开展心理慰藉,打开了全市220多位失独父母紧闭的心灵,“连心家园”已成为全省关爱失独家庭社会组织的统一品牌。此外,我市还有“光辉社区矫正事务所”“启航青少年事务中心”“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等一批专业化社会组织品牌,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凝聚合力促和谐。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设立“乡贤议事厅”,让民间的贤达、能人、公益领袖成为矛盾调解主力军,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调解员队伍和“老娘舅”“闵阿姨”等特色品牌工作室,用柔性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矛盾调处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成立了“红袖章”“手牵手平安联盟”等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组织,通过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来实现群众“再组织化”,形成了“共创、共建、共担、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基层社区社情汇报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909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