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近年来,梁山县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在强组织、引人才、用阵地、富经济上持续发力,不断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建立“1+3”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落地。制定《梁山县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截至目前,所有支部均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五星级村级党组织190个、四星级村级党组织163个。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实施“四定三评双述一创”制度,构建选任有标准、年度有目标、业绩有评价、培养有平台、工作有压力、干好有前途“六有”管理体系,有效推动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全面提升。
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实施产业领军人才筑巢工程,引领各领域高端人才为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项目服务。2020年以来,柔性引进泰山学者1名、副高级以上职称18名,建立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2处,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9人。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深入推进“梁雁归巢工程”,吸引一批在外人才回乡、到村创新创业。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制定《梁山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重点面向专用车、出版印刷、餐饮、家政等行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储备培训,2020年以来,培训学员近6000人次。
用好乡村振兴“主阵地”
县财政列支1500万元、县管党费列支3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2019年以来,广泛征求群众建议,确定基本功能设置,邀请县设计院设计方案,细化“五统一·一服务”标准,突出服务主题。整合启动新建500平方米以上场所35个,修缮、扩建200平方米以上场所128个。制定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专项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使用、培训教育管理、安全责任管理、卫生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主动向全体村民公开。以活动公开、共建参与为主线,规范村级党组织生活、“四议两公开”“送教下乡”等特色活动。
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
持续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十条”路子,“一村一策”制定增收方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目前,全县415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383个、占比92.3%。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研究制定《梁山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三年行动计划》,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示范点纳入基层党建示范区现场观摩交流,列支380万元奖补资金,扶持33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加强“三资”管理,完成对62个后进村党组织和建制优化前的573个村(社区)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综合评估验收、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农村“三资”管理阳光在线系统建设,目前1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设启用。
夏津县抓好“三支队伍”领跑乡村振兴
近年来,夏津县立足乡村工作实际,紧抓农村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驻村干部三支队伍,细化政策保障,引导干事创业,全力领跑乡村振兴。
选优配强农村“头雁”队伍
严格任职标准。全面落实“两制度一机制”,即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任职资格县乡联审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细化13条不得任职的具体情形,由组织部、纪委监委等14个部门对拟任人选联合审查。2020年,依据任职标准动态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06人。注重优化结构。探索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光荣退休”制度,先后引导41名年满65周岁的村党组织书记退出岗位。公开遴选53名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平均年龄41岁。从现任村“两委”成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才中及时发现优秀人才,适时选拔8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完善激励措施。印发《促进农村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养老保险代缴制度,保障村干部退休生活水平。落实健康查体制度,强化组织关怀。优化村干部工资报酬体系,绩效占比提升至60%,设置村集体经济发展增量奖、评选“三面红旗村”,相应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