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体验教育活动体会
做人民满意的县委书记.........................................................2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9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做合格党务工作者.......12拿出新担当干出新作为................................................15“红旗渠精神”感悟二则..................................................19初心永铭记使命勇担当...................................................22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27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31一次井岗受益终身........................................................35增强宗旨意识真诚服务人民........................................38
反思励志升华..............................................................40传承“沂蒙精神”牢记人民至上..................................43赓续“沂蒙精神”加强党性修养......................................47追寻初心勇担使命......................................................52探寻红色基因品悟延安精神..........................................58弘扬延安精神纯化党性修养........................................62
血与火凝成“四种坚持”..................................................66
做人民满意的县委书记
为期5天的党性体验式教育,从林县红旗渠到焦裕禄干部学院,通过现场看红旗渠、焦裕禄纪念馆,上太行重走红旗渠,拜谒焦陵,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净化。
一、红旗渠精神震撼灵魂
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个永恒的精神坐标,体现了林县人民图存发展、追梦圆梦的中国故事。在实地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内心为之一动。
(一)被红旗渠的工程之大、难度之巨所震撼
工程耗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在物质极度匮乏、生产力相对不高的上世纪60年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他们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工程之大、难度之巨实属罕见,被周恩来同志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
(二)被林县人民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精神所震撼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群众自发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中。55万人口的林县,先后有30万人投身到红旗渠修建
工程中,有81个人在修建过程中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最小
的17岁,最大的60岁,可以说,除去老人和孩子,能上工的全都上工了。他们逢山凿洞,遇水架桥,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广大群众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畏牺牲的壮志谱写了红旗渠历史凯歌!
(三)被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震撼
资金和物资的极度匮乏,并没有让林县人民放弃,面对困难他们不畏缩,宁可苦干、不愿苦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勤俭建渠的发展道路。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不会技术干中学;为了节省资金,民工口粮群众自筹,修渠工具群众自带,施工器材群众自己造。红旗渠工程总投资
6865.64万元,上级拨付资金占14.94%,林县人民群众自筹了
85.06%。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也是林县精神,更是林县力量!
二、焦裕禄精神感动心灵
在兰考参加学习期间,通过实看,深刻感受到焦裕禄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伟大,是共产党人的典范,令人深受感动、为之动容。
(一)为“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所感动
“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每每读到这句话,
令我们一阵鼻酸,十分感动。焦裕禄同志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
依,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求名利、不图报答,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百姓的爱民情怀。大雪封门的日子到群众家中访贫问苦,他关心的是群众住得咋样,住得暖吗?吃得饱吗?同时严格要求干部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对百姓真挚的感情和那份无私的情怀,生动体现了他对党的宗旨的执着。
(二)为兰考人民至今追念焦裕禄的深情所感动
在兰考工作期间,焦裕禄立下了“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誓言,冒着风雪探民情,顶着病痛治“三害”,彻底改变兰考贫穷的面貌。他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铿锵誓言,生动诠释了干群鱼水情深的真谛。而今,50多年过去了,在兰考人民心中,焦裕禄从未离去,兰考人民从未停止对焦裕禄的怀念。焦裕禄种下焦桐,两代相守,75岁的魏善民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焦桐,这份深情、这份执念,谁能不为之动容?
(三)为总书记推崇焦裕禄精神的伟大人格所感动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从政的路上,见贤思齐,以焦裕禄为镜子,与焦裕禄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情怀,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一部追求理想、坚定信仰、以身许国、勤政为民、担当
有为、艰苦奋斗的壮丽史诗,是一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成长史。
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
作为县委书记,我们将以此次党性教育为契机,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和“四个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做一个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三、心中有党,做政治的明白人,始终对党绝对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1960年,林县县委,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带领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修建红旗渠,为后人带来了千秋万代的福音,充分体现了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之心。无独有偶,在1962年,当得知自己将到最穷的县、最困难的县兰考上任时,焦裕禄坚定地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这种决心和气魄,体现了焦裕禄对党的绝对忠诚,真诚希望把自己派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为党分忧解难。对党忠诚,既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也是最重要的政治规矩。我们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和红旗渠精神,全面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对党绝
对忠诚”摆在“第一位”,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做维护、追随核心的“一线总指挥”,始终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听从党的指挥,维护党的权威,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
(一)心中有责,做发展的开路人,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干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带领全县干部开山修渠,这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焦裕禄刚到兰考时,面对穷山恶水,干部人心思去的局面,他主动与“能人”们沟通、向“土专家”求教,从治理“三害”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使兰考的发展面貌有了一个大改观。我们要认真学习焦裕禄和红旗渠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主动担负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开拓前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