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规程汇编(很牛的一套防控规程)

2022-09-03 14:31:36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X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规程汇编

20202

之一:

一、健康风险判定标准

根据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结合各类人员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判断其传播疾病风险,将各类人员健康风险划分为三类:

(一高风险人员。来自湖北、武汉的入X返X人员,湖北以外省份14天内有湖北旅居史的人员和疫点人员;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管理的人员。

(二)中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的人员;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人员;未满隔离医学观察期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医学隔离期未满的无症状感染者;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管理的人员。

(三)低风险人员。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员;高风险、中风险人员以外的人员。

二、管理措施

(一高风险人员。来自湖北、武汉疫情高发区,其他疫情重点地区和疫点的入X、返X人员一律到当地隔离医学观察中心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同时进行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

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可疑人员按照“四集(集中病例、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要求进行救治。

密切接触者应当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

按照属地管理由各级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高风险人员进行严格管控。

(二中风险人员。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中风险人员入X返X后,一律到指定酒店或宾馆进行集中隔离医院观察14天,并进行核酸检测和胸部CT检查。

其他人员扫描快速登记程序,检测体温,签订承诺书,登记流动去向,由所在社区(村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未满隔离医学观察期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的中风险人员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可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自觉接受村居、社区管理并定期进行相关医学监测。

(三低风险人员。经扫描XX健康码、体温检测正常后可出行和复工。

三、健康认证

疫情防控期间,所有人员出入公共场所时,应当通过扫描“贵

X110便民服务”二维码、“XX健康码”,检测体温,主动登记个人身份证、电话号码等相关信息,配合进行防疫检查,依法依规接受服务管理。扫码显示“紫、红、橙”码的三类人员,接受相应的管控,扫码显示“黄、绿”码的正常通行。

企业复工复产返岗返工人员,经“XX110便民服务”二维码、“XX健康码”扫码显示“黄码”“绿码”,在体温检测正常,防护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顺利通行,正常安排复工上岗。

通过手机扫码采集的信息和查验的数据信息应当严格依法保密,仅限于疫情防控工作,不得另作他用。

之二:

一、隔离医学观察对象

二、隔离医学观察点要求

至少大于500、相对独立、便于封闭管理的场所,场所及房间应该通风良好;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最好有独立的化粪池或是污水处理系统以独栋建筑为宜,并符合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置要求。

用中央空调系统,具有独立卫生间。

隔离医学观察点应当具备独立的可封闭管理的医疗废物暂存地。医学观察点产生的污水须经消毒后才能排放。

三、物资保障与人员配备

四、个人防护要求

五、转诊、解除隔离等情形

隔离观察对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并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救治,转诊时使用负压救护车。

隔离观察对象隔离期满、核酸检测、胸部CT检查无异常,按相关程序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或转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六、其他规定

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场所,由各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并明确隔离点各项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和分工。

之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和发展趋势,贯彻落实好“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重要措施,结合我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进一步发挥我X传染病监测系统的作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监测工作,提高防控和治疗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早发现、早报告

(一)病例监测报告。

(病区)均开展病例监测工作。

展。

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并于2小时内完成三级确认

审核。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小时内寄送疾

控机构,由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需在24小时内,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病情进展及时对病例分类、临床严重程度对网络直报病例进行订正。

(二聚集性疫情监测报告。疾控机构接到聚集性疫情报告2小时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社区疫情监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城市小区、自然村寨、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辖区和单位内人员往来摸排、健康监测登记和体温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四单位和个人监测。鼓励单位和个人发现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时,及时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

疗机构报告。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拒绝配合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甲管类条款,可强制执行。

二、早隔离、早治疗

(一隔离医学观察及密切接触者管理。X、县市、新区规范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发现相关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追踪密切接触者,落实可疑病例就地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属地化管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同时,做好医务人员防护措施,严防院内感染。县市、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应当根据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五版)明确解除隔离标准。

(二)医疗救治。X、县(市)9家定点救治医院成立医疗

救治专家组,在出现病例后,指导定点医院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轻型患者的医疗救治,减少轻型向重型或危重型的转化,重型病例按省要求进行救治。各医疗机构根据最新版的《诊疗方案》对病人进行分类治疗,采用对症和支持治疗、抗病毒、抗炎、中西医结合等方法综合施治,对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病人及时安排解除隔离或出院。

附:早发现早报告流程图

附件:

早发现早报告流程图

之四:

一、基本要求

(一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其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三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医疗机构应当做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防护物资,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

(四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采取健康体检、心理疏导、激励关怀等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五加强感染监测。做好早期预警预报,加强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隐患,及时改进。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并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六做好清洁消毒管理。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循环风空气消毒设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疗环境、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七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按照相关规范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八加强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就诊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教育,使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知识,指导其正确洗手、咳嗽礼仪、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

(九加强感染暴发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增强敏感性,一旦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暴发或暴发,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调查处置工作。

(十加强医疗废物及污水管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患者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置;医疗污水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

放标准》(GB18466-2005)的排放标准后,方能排放。严禁排放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污水。

二、重点部门管理

(一)发热门诊。

(二)急诊。

(三)普通病区(房)。

(四)收治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房)。

负压病区(房)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相关要求实施规范管理。

(1)进出隔离病房,应当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正确实施手卫生及穿脱防护用品。

(2)应当制定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制作流程图和配置穿衣镜。配备熟练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督导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穿脱,防止污染。

(3)用于诊疗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及护理物品应当专人专用。若条件有限,不能保障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时,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

三、医务人员防护

(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强化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

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情形,做到以下防护。

(1)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2)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进行密闭性能检测;

(3)眼部防护(如护目镜或面罩);

(4)穿防体液渗入的长袖隔离衣,戴手套;

(5)操作应当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

(6)房间中人数限制在患者所需护理和支持的最低数量。

(三)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四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六)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

(七每位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四、加强患者管理

(一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规范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区。

(二患者进入病区前更换患者服,个人物品及换下的衣服集中消毒处理后,存放于指定地点由医疗机构统一保管。

(三)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佩戴口罩,正确实施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四)加强对患者探视或陪护人员的管理。

(五)对被隔离的患者,原则上其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减少患者的移动和转换病房,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患者对其他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六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转院时,应当更换干净衣服后方可离开,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对其接触环境进行终末消毒。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七)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3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之五:

一、制定干预措施

(一)目的。

(二)工作内容。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

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公众。

(四)目标人群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

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制定工作时间表。

根据目标人群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定工作时间表。

二、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可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疗队混合编队

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科护

士参加。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单独组队时,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二)心理援助热线队伍。

以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志愿者为主。在上岗之前,应当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并组织专家对热线人员提供督导。

三、工作方式

(一由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家及时结合疫情发展和人群心理状况进行研判,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与督导,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健康中国”“健康XX”“健康金X”、“12320”、等正规健康平台、现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通讯手段的作用,统筹组织心理工作者轮值,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及时为第三级、第四级人群提供实时心理支持,并对第一、二级人群提供补充的心理援助服务。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实际困难提供社会支持。

附: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附件:

一、确诊患者

(一)隔离治疗初期。

(1)理解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正常的应激反应,作到事先有所准备,不被患者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与患者争吵或过度卷入等。

(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药物治疗外应当给予心理危机干预,如及时评估自杀、自伤、攻击风险、正面心理支持、不与患者正面冲突等。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解释隔离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

(3)强调隔离手段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患者,同时是保护亲人和社会安全的方式。解释目前治疗的要点和干预的有效性。

(二)隔离治疗期。

因对疾病的恐惧而不配合、放弃治疗,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

(1)根据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观如实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2)协助与外界亲人沟通,转达信息;

(3)积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所有行为;

(4)尽量使环境适宜患者的治疗;

(5)必要时请精神科会诊。

(三)发生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患者。

(四)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1)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取信科学和医学权威资料;

(2)鼓励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措施,健康饮食和作息,多进行读书、听音乐、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沟通及其他日常活动;

(3)接纳隔离处境,了解自己的反应,寻找逆境中的积极意义;

(4)寻求应对压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同事等,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

(5)鼓励使用心理援助热线或在线心理干预等。3.原则:健康宣教,鼓励配合、顺应变化。

二、疑似患者

(一心态: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或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三)原则:及时宣教、正确防护、服从大局、减少压力。

三、医护及相关人员

(一心态:过度疲劳和紧张,甚至耗竭,焦虑不安、失眠、抑郁、悲伤、委屈、无助、压抑、面对患者死亡挫败或自责。担心被感染、担心家人、害怕家人担心自己。过度亢奋,拒绝合理的休息,不能很好地保证自己的健康等。

(三)原则:定时轮岗,自我调节,有问题寻求帮助。

四、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家属、同事、朋友等)

(一心态: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等。

(三)原则:宣教、安慰、鼓励借助网络交流。

五、不愿公开就医的人群

(一心态:怕被误诊和隔离、缺乏认识、回避、忽视、焦躁等。

(三)原则:解释劝导,不批评,支持就医行为。

六、易感人群及大众

(一心态: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三原则:健康宣教,指导积极应对,消除恐惧,科学防范。

之六:

一、消毒范围

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转阴解除隔离观察(出院)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

二、重点区域消毒和终末消毒措施

(一)重点区域消毒

每天开展1-2次随时消毒,病人或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1次终末消毒,具体措施如下:

无人条件下也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次照射时间不60分钟。

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

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

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1)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

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不适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电子产品、大型医疗设备等物体表面,选用75酒精进行表面擦拭消毒。

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

(二)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对象包括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活动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

在病例住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转阴后均应进行终末消毒,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卫生间、洗澡间等。

(1)地面、墙面: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1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2)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家居用品等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3)盥洗室、卫生间(厕所、洗澡间所使用的洗手盆、便盆、马桶、地漏、污水口等,2000mg/L-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冲洗或浸泡消注: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不能与酒精、草酸等混合使用

(4)空气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5)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消毒。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用专门容器收集,用含

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

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6)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建议均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

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500mg/L的有效氯含量;

包括运输病人的医疗机构车辆、担架、私家车辆和其它运输工具。

(1)运送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救护车、担架等运输工具: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完全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使75

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时间不低于30分钟。3.尸体处理。

患者死亡后,要尽量减少尸体移动和搬运,应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在严密防护下及时进行处理。用3000mg/L~5000mg/L0.5棉球填塞、鼻

肛门、气管切开处等所有开放通道或创口;用浸有消毒液的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民政部门派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尽快火化。

现场消毒人员在在开展重点区域消毒和终末消毒时,穿一次性内防护服和外防护服、戴N95口罩和护目镜、戴双层乳效手套、穿长桶靴。消毒结束后先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外防护服表面、胶靴和靴底后才能按程序脱防护服。

重点区域和终末消毒区域内产生的废物,按医疗废物收集流程收集装入专用垃圾袋后运回医疗机构消毒后集中处置。

三、公共区域消毒措施

普通场所如社区、小区、学校、机关、会议室、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公共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每3天进行1次消毒;

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候车(船厅、售票处等人员流动频繁场所,每日进行1-2次消毒。

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四、日常生活防护措施

(一)手部卫生。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二)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

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三)餐(饮)具。

(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注意事项

现场消毒工作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或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医疗机构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技术指导。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之七:

一、综合管理

消毒工作。每次乘坐电梯最多不超过4人,扶梯需间隔两梯上下。

二、景区游览组织

人卫生,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

队游客不超过30人,避免集中入园,实行分散式游览,严控人员聚集。

三、餐饮组织

四、公共卫生

坐便池、洗手台、把手等清洁后用消毒水消毒,地漏每天用消毒水冲洗。

五、购物娱乐

之八:

一、恢复营业前准备

(一提高防范意识。可通过视频、广播滚动播放或张贴防护知识,加强从业人员和顾客对新冠肺炎的防范认识。

(二落实主体责任。商场、超市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

(三场内保洁清理。营业前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清理场所内积存的杂物垃圾,做到卫生无死角。有条件的,可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预防性清洗消毒。

(四复岗人员培训。对负责体温检测、消毒液配制、防控知识宣教、应急隔离区管理的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

(五防控物资配备。提前采购足够的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防控物资。

(六设置防控区域。在场所内明确标示体温检测区、应急隔离区、防控物资储备区、垃圾处理区等关键区域。

(七掌握应急措施。提前了解当地定点收治医院,确保发现从业人员出现疑似症状时能及时送院诊治。

二、营业中卫生管理

(一实施人员体温检测。应当在经营场所门口设置专人对

每位上岗员工和顾客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二)加强室内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新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

(三合理使用电梯。限制每次乘坐电梯的人数,乘梯时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尽量减少乘坐厢式电梯,低楼层购物推荐走安全通道,较高楼层优先使用扶梯并尽量避免与扶手直接接触。

(四缩短顾客等候时间。应当控制高峰时期客流量,通过管控分流减少同时进入顾客人数。物品尽量提前包装标价,便于顾客直接结算。推荐顾客自助购物、自助结算,尽量减少排队时间。

(五)卫生间保洁。使用卫生间时,应当打开排气扇。使用

完毕后,应当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卫生间下水管存水弯应当维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六垃圾清运处理。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当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当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

三、清洁与消毒

(一)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

期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收银台、柜台、休息区、服务台、游戏机、电梯间按钮、扶手、门把手、公共桌椅座椅、购物篮、购物车、临时物品存储柜等,可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

建议每天至少在营业前和结束后各消毒一次,可根据客流量情况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垃圾桶消毒。可定期对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三卫生洁具消毒。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四工作服消毒。定期更换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五)方便顾客洗手。确保经营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在问询台和收银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四、人员防护

(一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佩戴防护口罩。顾客也要佩戴口罩。从业人员与顾客服务交流时宜保持一定距离和避免直接接触。

(二)注意手卫生。工作人员在上岗期间应当经常洗手,可

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当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三员工错时就餐。员工用餐场所应当保持通风换气,员工应当采取错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强公用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对餐桌椅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疫情应对

(一设置应急区域。可在经营场所内设立应急区域;当出现疑似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员工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做好自我管理。经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员工轮休。

(三出现疑似病例应对。当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经营场所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实施隔离观察。

之九: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兴义万峰林机场,盘X、普安2

个高铁站,威舍、顶效、巧马3个火车站,各县市、新区

有客运站,兴义红椿、安龙永和等14个水运省界码头的检测服务站;正常运行的飞机、火车、长短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以及驾驶培训机构等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采取的消毒等技术操作。

二、工作人员及乘客注意事项

(一)工作人员

当公共交通工具上出现人员呕吐时,应立即采用消毒剂(如

含氯消毒剂)或消毒巾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后,

再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当有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在无人条件下选择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二)乘客人员

人员的指令,及时自我隔离,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不可私自离开。

三、“一场二站一码头”检测服务

(一)四类人员

(二)分类防控措施

(三)检测服务工作要求

四、交通运输工具防控

(一)运前准备工作

(二)运行中卫生管理

(1)合理组织运力,通过售票、包车团组人数限制,控制乘客数量,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2)在汽车客运站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具备条件的汽车客运站设置应急区域,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3)增加车站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卫生间和洗手池配备消毒液。

(4)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

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5)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若使用空调系统,应增加清洗消毒频次适当提高进入服务区停车休息的频次,对客车进行通风换气。

(6)乘客、乘务员和驾驶员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静、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7)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和客运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将车厢后两排设置为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呕等症状乘客。

(8)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和客运包车宜配备消毒剂;乘客呕吐时,采用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9)在汽车客运站和客运车辆上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10)合理组织运力,通过售票控制乘客数量,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11)在客运码头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具备条件的客运码头设置应急区域,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12)客运码头增加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卫生

间和洗手池配备消毒液,保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定期对座椅等公用设施消毒。

(13)有条件的船舶内部咨询台或服务台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船舶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船舱,驾驶台等重要场所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14)船舶行驶过程中,应使用最大通风量;气温适合的建议船舱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5)乘客、船舶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静、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6)优化服务流程,简化餐食供应。

(17)船舶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适当位置设立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呕等症状乘客。

(18)船舶宜配备消毒剂;乘客呕吐时,采用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19)在客运码头和船舶上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20)根据客流情况,合理组织运力,降低车厢拥挤度。

(21)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若使用空调系统,应增加清洗消毒频次。

(22)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

(23)乘客、乘务员和驾驶员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静、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24)车辆宜配备消毒剂;乘客呕吐时,采用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25)在车厢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

传。

(26)车辆每日出行载客前应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洁消毒。

(27)司机携带含醇类消毒湿巾,增加车门把手等部位的清

洗消毒频次。

(28)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

(29)司机佩戴口罩,提醒车上的乘客佩戴口罩并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0)车辆宜配备消毒剂;乘客呕吐时,采用消毒剂对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31)通过车载广播、汽车座椅背面张贴宣传海报或提示性标语等方式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32)通过售票控制乘客数量,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33)在火车站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高于37.3℃的乘客应当在应急区或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34)增加候车室和旅客列车卫生间等公用设施清洗消毒频次,有条件对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35)旅客列车载客前应当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当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36)保障候车室和旅客列车车厢空调系统正常,以最大新风量运行。

(37)乘客、乘务员佩戴口罩,乘客保持安静、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8)旅客列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适当位置设立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呕等症状乘客。

(39)旅客列车宜配备消毒剂,乘客呕吐时,采用消毒剂对呕吐物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呕吐物并使用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处理。

(40)在车站电子屏、旅客列车车厢滚动电子屏和广播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41)如条件允许,在乘客值机时,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

坐。

(42)在机场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港乘客进行体温检

测,高于37.3℃的乘客应当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43)在值机柜台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44)增加客舱乘客经常接触的客舱内物体表面、盥洗室等公用设施擦拭清洁消毒频次。座椅套等纺织物应当保持清洁,并定期洗涤、消毒处理。

(45)检修保障候机厅和机舱空调系统正常,加强空气流通。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通风;地面运行期间,使用APU系统的气源进行通气。

(46)客舱乘务员佩戴口罩,可携带含醇类消毒湿巾。乘客佩戴口罩,保并安静、减少交流,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7)通过控制登机时间减少乘客在客舱等待时间。优化服务流程,简化餐食供应。

(48)机舱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在后舱设置应急区域,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呕等症状乘客。条件允许时,对发热乘客原座位周围前后左右排的乘客配发口罩,并禁止各舱位间人员流动。

(49)对乘客呕吐等状况,必要时使用机载防疫包,按程序进行操作。

(50)在候站楼电子屏、航空器客舱和座椅后面液晶屏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五、驾驶培训

(一驾培机构要明确疫情防控的内部责任机制,建立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部门班组负责人的防控工作职责,制定防控工作方案。

(二按规定组织对每名员工、教练员、学员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掌握其假期出行、亲属往来、身体状态等相关情况,并登记造册。对来自或者去过疫情重点地区的员工、教练员或学员重点排查其返回时间,建立重点监控清单,对已参加过医学观察和隔离并体温测量正常的,方可上岗和参加教学。

(三驾培机构要准备必需的防控物资,购置快速红外体温仪、消毒液、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设置有集体宿舍的驾校,要安排单人单间进行住宿。

(四驾校办公区域、训练场地要实行封闭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训练及办工场地,门口要设置专门的体温检测和消毒岗位,对进入的车辆进行消毒,要每日对全体工作人员及参加培训学员进行入场前体温检测,作好相关检查登记,对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五所有员工、教练员、学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方可进入学校和训练场。

(六驾培机构培训实行预约培训制度,严格按预约时间规定进行培训,每次训练只能安排一名学员进行培训,严禁其他学员随车跟培训练,培训过程中教练员、学员要全程佩戴口罩,培

训结束后应对车辆内部进行全面消毒后,方可安排下一位学员进行训练。

(七对科目一、科目四的理论培训,要在原培训人员数的基础上减半培训,人与人之间要留出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并全程佩戴口罩,培训结束要对培训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后,方能安排下一场培训。

(八对设有食堂的驾培机构,食堂就餐应避免集中式就餐,碗、筷做好高温消毒工作,鼓励自带就餐工具。

(九训练场地禁止学员集聚等候培训,应安排分散等候或提前电话通知的方式等候培训,一旦发现有聚集情况,应及时疏导制止。

附件:1.X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入X人员承诺书2.XXX流动人员服务管理登记表操作说明

附件1:

存根联

本人承诺没有湖北旅居史,我进入XXX前生活的小区、单元楼

或工作的单位、企业没有发生确诊病例。

以上承诺,如有瞒报,我愿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电话:

服务,工

2020年

本人承诺没有湖北旅居史,我进入XXX前生活的小区、单元楼

或工作的单位、企业没有发生确诊病例。

以上承诺,如有瞒报,我愿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电话:

服务,工

2020

疫情防控须知

“四要四不要”:要测量体温、要佩带口罩、要消毒杀菌、要扫码登记;不要操办酒席、不要聚餐聚会、不要探亲访友、不要造谣信谣传谣。

省外新入X人员“三报告”:入X后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要报告;入X前14日内有湖北旅居史的要报告;入X前生活的小区、单元楼或工作的单位、企业有确诊病例的要报告。

特别提示:请入X人员及时携此承诺书到所在街道、社区、企业单位报到登记。

附件2:

一、操作指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X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规程汇编(很牛的一套防控规程)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822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