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化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需要。本从课程思政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议从体制上完善制度,构建传统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传承传统化的责任感、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拓展传统化元载体等方面,实现二者有机深入融合,增强学生“四个自”,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需要。中华优秀传统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标识、最基本的化基因,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的突出优势,是增强大学生“四个自”的力量源泉和历史底蕴。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化与当代实践、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优秀传统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升中国人的化自和化自觉,特别需要高校大学生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化的责任和使命,使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焕发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化结合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中华优秀传统化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开花、结果。中华优秀传统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只有深对中华优秀传统化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使大学生自觉遵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植中华化基因,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2中华优秀传统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人思想、爱国主义、优秀传统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化形成了“仁”与“和”为核心的人价值观。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仁”与“和”提供给新时代的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很,其中推己及人是能够实现仁和的根本途径。“推己及人”是一个人们从“认识”“认同”到“同化”“发展”完善社会关系的一个过程,人们必须摆脱自私自利的思想,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来发展和完善人的社会本质。仁爱思想有助于今天的大学生正确处理和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学会关爱他人、友善社会、尊重自然,树立自尊自、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友好的中国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