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把好审核这道关
前段时间,我在单位牵头制定并执笔修改了两个件:一个是《关于进一步提高我部政策性件制定质量的通知》;另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强和改进我部稿审核把关工作的通知》。这两个通知可以说是“姊妹篇”,由此引出的两堂课也是“姊妹篇”。
上一讲,我讲的是《认真守护质量这条“政策生命线”》;这一讲,再专门就《严格把好审核这道关》讲一讲自己的认识、体会和心得。
思贵求异,贵创新。为了达到“出新”的效果,我在“讲法”上也变一变,采用和上一讲不一样的方法——先亮出《通知》中的内容(注:蓝色字体部分),再结合内容进行讲析,引出我的思考,特别是《通知》内容背后的思考。
机关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务的重要工具,体现党和政府的力和形象,体现治理能力和水平。“好稿”历来是××部门的一张特殊名片,我部的稿质量总体是好的,但一些稿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影响了部机关运转质效和××部门形象。为严格把住把好审核这个关键一环,确保稿质量,经部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强和改进我部稿审核把关工作通知如下。
这一段,概述了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问题导向,阐明了制发这个《通知》的目的。中指出的“研究不深、考虑不周、推敲不够、把关不严”这“四不”问题,不是我们单位特有的,可以说是很机关干部在拟制中的通病。
拟制,包括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一个程序一道关口,每一关都直接关系到质量。其中,审核这道关非常重要,因为绝大数“问题”都是在这一关被挡住的。上面所说的“四不”问题,只要审核关把住把好了,什么问题也无处遁形。
一、实行稿“首办负责制”。各处室(单位,含各类临时机构、工作专班,下同)要认真履行稿起草工作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经我手无差错,精准精到再出手”的理念,以严肃认真、严谨细致、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稿起草工作,严格把好“起草关”,做到“草稿不草率,初稿不粗糙”。各处室主要负责人是稿起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和把关责任,组织稿起草人员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稿所涉及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处理工作条例》关于起草的规定。对本处室起草的稿,要按照《部机关审核“十必审”》制度严格审核把关,既要认真“审”,又要仔细“核”,切实做到“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决不让“问题稿”从自己眼前手中溜过。具体执笔起草的同志或写作专班要担负起直接责任,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杜绝频繁换执笔人,做到“谁起草谁负责、谁经手谁负责、谁执笔谁跟踪”,以“我就是最后一关”的高度责任感,对起草的稿负责到底。各处室要按照“责自负”的要求,强化自我审核把关。凡属本处室业务范围的一般性稿,不再送各口牵头处室审签;确属综合性稿或重要政策件的,应送归口牵头处室审签。
我们做任何工作,任务落实,责任首先要落实。本《通知》的第一点要求,就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聚焦起草这个环节,分别对处室的主体责任和自我审核把关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执笔者的直接责任特别是首办责任,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压实责任,又硬化责任。其中,执笔者首办负责、跟踪到底的责任,处室“责自负”的自我审核把关责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也有一定的创新性,是简便易行、非常管用的实招新招。
二、大稿审核力度。各处室稿的审核人和核校人要认真履行审校职责,对经手的稿逐字逐句审校,并签字确认。各处室要相对固定名同志,作为本处室稿的“质检员”,负责稿审核校对。各处室的稿,除涉×、含有××息的稿以及领导讲话稿、新闻稿等直送件外,一律通过O系统进行审核,不得以“时间紧”“任务急”等为理由进行线下办理,规避必要的审核。要对照《审核把关要点表》(见附件,已嵌入O系统)所列要点,逐项审核、逐项确认。稿在报部领导签批时,须随附上审核把关要点表。
这部分内容,又有两个实招新招:一个是各处室都要相对固定名同志作为本处室稿的“质检员”;另一个是把审核把关要点制作成可供勾选的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