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令人纠结的“e”的用法
“e”现代汉语基本语法规则:“的+名词”“地+动词”“得+补语”。
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之内,“e”基本用法若使用错误也属于字性差错,“同一错字重复出现……全书最计4分”。“e”的问题看似小问题,却是无法忽视的问题,也是编校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之一。
而在其基本用法以外,有些句式中的“e”常常引发争论,或者并无争论但比较陌生。因此试分析之,仅供编校工作中作参考。
一、副词+e+形容词
书稿中,每当看到这样的句子,总是会令人纠结。如:
.我们的生活是么e幸福!
2.夜是如此e静谧。
3.老人家还像青年一样e矫健。
4.天渐渐e冷了。
■分析
在这样的句式中,“幸福、静谧、矫健、冷”都是形容词充当谓语,那么“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写‘地’”(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所以其前面的“e”用“地”。也就是说,这类“副词+e+形容词”(包括指示代词“如此”、形容词“一样”充当副词成分)的句式中,重点在于后面的形容词充当句子的谓语,而前面成分与其在表意上是粘连的,用“地”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也表意无误。
另外,在这样的句式中,其中的“e”其实都可以省略,并不会影响语意和句式,反而表意为简洁明了,还能少去对于“e”的纠结。
▷我们的生活是么地幸福!|我们的生活是么幸福!
▷夜是如此地静谧。|夜是如此静谧。
▷老人家还像青年一样地矫健。|老人家还像青年一样矫健。
▷天渐渐地冷了。|天渐渐冷了。
二、e+名动词
诸如调查、研究、解释、支持、帮助、考虑、安排、准备等词,在词性分类上虽然归属为动词,“可是也跟一般动词的性质不同,带着明显的名词性”(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那么在具体的句子中,根据语意和词性搭配,决定该词是用作名词还是动词。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如:
例:愉快的/地学习,是每一个孩子的向往。
例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原始社的瓦解而产生
例3:要合理地安排和使用劳动力
■分析
例如果为强调学习的性质是愉快的,则“学习”应作为名词,前面用“的”;如强调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则“学习”应作为动词,前面用“地”(刘峻豪《“的”“地”有别》)。所以是根据语意需要,决定句中的名动词的词性,从而决定用“的”或“地”。
例2中“发展、出现、瓦解”在句中都用作了名词,因为其前面修饰它们的成分分别为“生产力、剩余产品、原始社”,这几个名词性成分无法用来修饰动词(少数名词性成分可以修饰动词,如“科学地论证”“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从而决定了“发展、出现、瓦解”只能用作名词而不能用作动词,那么名词前面用“的”。
同样的,例3中“安排、使用”在句中都用作了动词,因为其后面有宾语成分“劳动力”,这就决定了“安排、使用”不能用作名词,那么动词前面用“地”。
三、拟声词+e
拟声词是虚词,初始接触其时可能会让人有点蒙。但面对拟声词时,其实还是看其后的成分即可,遵照“的+名词成分”“地+动词成分”。如:
例4:孩子们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
例5:噼啪的枪声
例6:嗖的一个箭步
例7:哗啦啦地响
■分析
例4和例7,拟声词“噼噼啪啪”“哗啦啦”后面分别是动词性成分“鼓(掌)”“响”,因此用“地”。例5和例6的拟声词“噼啪”“嗖”后面分别是名词性成分“箭步”和“枪声”,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例6,其名词性成分为“一个箭步”,中心词是名词“箭步”,中心词前面用了数量词“一个”修饰,但仅用于修饰中心词,并没有划开来句子的表意层次,所以总的还是名词性成分,因此用“的”。
同样,如果整个成分是动词性的,动词中心词前也有其他成分(副词性成分)修饰,但没有划开来句子的表意层次,那么也还是用“地”,如“孩子们噼噼啪啪地陆续鼓起掌来”。
但如果划开来了句子表意层次,那么还是看紧跟拟声词后的成分性质,如:“他嗖的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其中,“嗖”后面的成分是“一个箭步”,为一个表意层次,再后面的表意层次是“冲了过去”,因此这里用“的”;换言之,这种情况的“的”后面,可以逗停顿,即表明句子的层次被划开来了:“他嗖的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四、“形容词+e”在句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