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热学:
.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3焦/(千克℃)读法:4.2×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压强:
.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
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5帕=10.336米水柱高
电路:
物体带电的标志: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带电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就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差的物质就失去电子带正电。
4正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5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验电器的作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7电量:电荷的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8电子电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叫电子电量。它是.6*^-9库。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电流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子移动方向与它正好相反。
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水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电源: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在干电池中电能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4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能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的电子。
5电路:把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路径。
电路图:用符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的电路。
7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特点电流在某处分支,再在某处会合。
初中物理所有式: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J。常用单位有:度(•h),度=•h=3.6×6J。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式:=UIt(式中单位→焦(J);U→伏(V);I→安();t→s)。
5.利用=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式:=I2Rt;=Pt;=UQ(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国际);常用单位有:
8.计算电功率式:(式中单位P→瓦();→J;t→s;U→伏(V);I→安()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用J、t用s,则P的单位是;②如果用•h、t用h,则P的单位是。
.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式:P=I2R和P=U2/R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电压(U实):实际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当U>U时,则P>P;灯很亮,易烧坏。当U<U时,则P<P;灯很暗,当U=U时,则P=P;正常发光。(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4。例“22V,”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V,额定功率是的灯泡如果接在V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式:Q=I2Rt,(式中单位Q→焦(J);I→安();R→欧(Ω);t→秒(s)。)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可用电功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3.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V,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4.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已足够);控制开关也要装在火线上,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火线上。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定义:()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料:导体、绝缘体
.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常用单位毫安(m)、安(μ)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I=I+I2;(2)并联电路:I=I+I2
方法提示
.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
(u)(v)
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v<2f照相机
u=2f等大实像透镜两侧v=2f
f<u<2f放大实像透镜两侧v>2f幻灯机
u=f不成像
u<f放大虚像透镜同侧v>u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