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介绍:
填空题3个,每个分,共计3分
项选择题4个,每个2分,共计8分
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共计5分
简答题6个,每个7分,共计42分
论述题2个,共计22分
第一章档案概论
.档案的定义:(P)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备查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息和知识的记录。简言之即为:档案是原始的数据,息和知识的记录。
2.档案定义的最基本含义:(P4)
档案是处理完毕的,具有查考价值的,集中保存起来的件有机体。
3.档案载体沿革: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
3.档案名称沿革:
商代称“册”;周代称“中”;秦汉称“典籍”;魏晋以后称“书”或“案”;唐宋以来称“卷”,“案卷”或“案牍”;清代才有“档案”的称呼。
4.殷墟是最早的“档案库”。
5.档案的主要特点和本质属性: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或写“原始记录性”)(P6)
7.档案依载体而存在,是第一手资料,注重原本,原稿,而且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这也是档案宝贵原因之一。
6.档案工作者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充分研究和尊重档案的来源,管理档案时还要特别掌握件的生命周期。
7.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构成档案这一事物。(P5)
8.档案的分类方法:(P2)
)按档案的内容分:有书档案、科技档案(如基建、设备、产品等)及各种专门档案(如会计档案、干部档案、诉讼档案等)。(注:这种方法中国最常见的档案分类方法)
2)按档案的载体分: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
3)按档案的时间标准分:有古代档案,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
7.“国家全部档案”的涵义是: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的总和。也称为“国家档案全宗”或“国家档案芬特”。按历史时期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P22-23)
9.档案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现行效用和历史效用。现行效用又称为档案的第一价值,历史效用又称为档案的第二价值。(P35)
.档案的一般作用:(P25-3)
)行政管理的查考凭据。
2)生产建设的参考凭据。
3)政治斗争的必要工具。
4)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
5)宣传教育的生动。
6)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书证。
.档案的基本价值:(P3-33)
)档案的凭证作用。
2)档案的参考作用。
3)对档案真实性的辩证理解。
.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性。(P34-39)
)档案作用的时效律和扩展律。
2)档案机密性递减律和社会性递增律。
3)档案行政作用弱化律和科学化作用强化律。
.档案学与秘书学之间的关系?
两者在工作对象上有相同之处,档案工作的工作对象是档案,而档案是由件转化而来的,件的形成处理是秘书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同时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的质量。
2.档案与件的区别与联系。
件是形成档案的基础,档案是件的精华。
)完成书处理程序的件才能转化为档案;2)具有日后查考价值的件才能转化为档案;3)经过人们系统整理的件才能转化为档案。
3.档案与物的区别于联系。
档案中有一部分是物,物中有一部分是档案,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档案内容是抽象思维,物内容是形象思维;档案是书面形式,物是结构形式;档案具有实用价值,物具有审美价值。
4.档案与图书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档案是一种知识的载体,而图书也是知识载体
不同点:
)档案具有较可靠的参考性,不像图书作艺术工。
2)档案能真实反映历史面貌,而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和艺术作品,不能作为一种档案来反映某一人物或事件的历史真实面貌。
3)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只能在确定的范围内利用,而共图书则可以开出版发行。
4)档案具有特定的服务性,而图书内容广泛和其商品属性决定其服务的广泛性。
5.档案与书的区别和联系。
相同点:
)书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
2)书与档案在形成和作用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不同点:
书主要是发挥现行效用,属于书的前期发展阶段;档案却是处于后期发展阶段,即保存备查阶段。
6.档案与息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是息与载体的结合体,档案依载体而存在,失去载体档案就不成为档案,而息对于载体要求并不高,与载体之间不构成关系。
7.件,书和的关系。
言之有理即可,三者的范围存在联系,属于书,和书都是件。
第二章档案工作概论
.档案工作的内容和定义:
)内容:包括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和档案研究工作等,这些都属于档案事业。
2)定义:是指档案室,件中心,档案馆所从事的档案业务工作,即用科学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社会事业服务的工作。
2.档案工作的“八个环节”(基本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P44)
(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八大环节的关系: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统计等各项环节中,都贯彻着社会需要和提供利用工作的要求;同时,前面诸环节又都直接影响着提供利用。因此,整个档案工作的内容又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检索等项工作是整个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利用工作是在此基础上提供档案为社会需要服务的主要环节。基础工作为利用工作提供物质前提,创造工作条件,没有基础工作便无法开展利用工作;利用工作直接体现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方向,它既反映基础工作的成果,也向基础工作提出要求,没有利用工作,基础工作则失去存在的意义和工作的目标。
3.档案工作的性质。(P45)
)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的科学性的工作。
2)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型的条件性的工作。
3)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工作。
4.《档案法》规定: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P5)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
2)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根本目的)
5.档案机构:档案室
定义:档案室是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学校等事业单位)统一保存和管理本单位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属于单位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地位和作用:
)档案室是单位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是单位工作的助手,为单位工作和生产活动服务。所以档案室工作是单位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2)应向各级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档案室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单位档案室是国家全部档案不断补充的源泉,档案室是先期保管具有长远价值档案的过渡性机构,为档案馆工作创造条件。
档案室六种类型:
机关档案室,科技档案室,音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
6.档案机构:档案馆
定义: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档案馆的科学化事业性质的表现:
)从档案馆管理的对象看,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化等活动的记录。
2)从档案馆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看,档案馆工作是一项研究性的工作。
3)从档案馆机构及其社会职能看,档案馆是一种化事业单位,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
分类:中央级档案馆,地方档案馆,专业档案馆。
目前中央级档案馆主要有: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要保管明,清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主要保管民国档案)等。
7.件中心:(了解)(P6)
定义:是一种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机构,不同于档案室是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机构,而是介于单位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职能:提供准确,快捷的件借阅服务,满足件形成者的需要。
类型:政府件中心(非营利机构)和商业性件中心(营利性机构)。
8.档案寄存中心:(了解)
定义:由国家档案馆设立的,为个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提供件与档案寄存服务的机构,
目前大都属于有偿服务性机构。
9.我国各朝代中央保管档案的机构是:周为天府,汉为兰台、东观、石渠,唐为史馆,宋为架阁库,元为架阁库,明为皇史宬、后湖黄册库、内阁大库、大本唐、古今通集库,清为内阁大库,方略馆。
)周王朝的天府我国最早的档案馆。
2)天禄阁、石渠阁是汉朝的宫廷档案馆。
3)东观是东汉王朝收藏档案的地方。
4)唐朝的甲库是我国档案史上最早的人事档案库。
5)龙图阁是宋代建造的第一个皇家档案馆,分上下两层。
6)皇史宬是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皇家档案馆,为宫殿式建筑,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全部砖石结构(石室),是名符其实的“石室金匮”。
7)架阁库是宋元时代储藏牍案卷的机构。
8)后湖黄册库是中国明代专门收贮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档案库。
9)方略馆存放清朝军机处档案,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
)兰台,汉代宫内的档案库房,用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及图书;现在兰台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
第三章档案的收集
.档案收集工作
定义: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
2.档案室的档案收集工作的途径是建立和健全单位内件的归档工作;单位内件的归档是档案室档案的主要来源。
3.办理完毕的件,一般在第二年内由书部门整理向档案室归档。
4.归档的定义:各单位在工作活动中产生的件,处理完毕后,经由书部门和书工作人员的整理,定期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5.归档制度的内容有: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和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
6.归档要求:(了解)
)应归档件要收集齐全,遵循件形成规律,按照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件的特征和兼职分类立卷,是案卷能正确反映机关活动的基本面貌,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2)案卷封面各项目(题名,作者,内容和形式等)写清楚;注明保管期限;需要永久保存和长期保存的案卷,卷内件应按次序编排列好,填写“卷内件目录”和“卷末备考表”。
3)向档案室归档的所有案卷,都要按照一定次序进行系统排列,编以案卷顺序,并编制安军目录一式数份。(一份经档案室签收后由移交单位保存)
7.现行组织单位的接收期限根据:《档案馆工作通则》
省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2年左右再移交档案馆;省辖市,州,盟和县级以下机关应将永久,长期保存的档案在本机关保存年左右,再移交档案馆。
8.丰富馆藏的标准和要求:数量充分,质量优化,成分充实,结构合理。
9.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对本单位需要归档件的接收工作。
2)对各现行机关和撤销机关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的收集和接收。
3)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档案馆档案的来源。
)接收现行组织单位的档案。
2)接收撤销组织单位的档案。
3)征集历史档案。
4)档案馆之间交换档案。
.重点: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P84)
)收集历史档案的特殊意义。
.是保护我们祖国历史化遗产,维护党和国家历史面貌的重要措施。
B.是党和国家当前与长远利用的需要。
C.收集历史档案带有抢救历史化遗产的性质。
2)对保存在各部门的历史档案的接收。
3)保存在个人手中的失散厉害档案的征集。
4)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档案的收集。
第四章档案的整理
.档案整理工作。
)定义:就是将处于凌乱状态的和需要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组成有序的体系。
2)内容: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立保管单位,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录的编制。
(在实际工作中,按其工作内容的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系统排列和编目,局部调整和全过程整理。
3)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是开发档案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档案的系统整理是档案利用,开放,发挥作用的一项前提条件,是整个档案工作中重要的基本建设。
4)原则:
.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
B.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化之间的历史联系。
C.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