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驩城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首五年路,共享发展新成果
过去五年,是我镇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产业转型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镇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勠力同心、担当实干,稳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本盘,达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年,驩城镇获得“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镇”“山东省创业型乡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济宁市明乡镇”、全国“淘宝镇”等系列荣誉称。
五年来,我们厚植优势,转型升级强产业,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连续5年跑赢目标增速。预计2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比26年增长8.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比26年增长56%;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元,比26年增长42.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完成招商增税37万元,招引过亿元项目8个。投资2亿元的光伏领跑者技术基地、投资4.2亿元的光大环保发电、投资2.35亿元的新达环保建以及志华服饰、森鼎木业、佰牧养殖、道格拉斯纺织等重点过亿元项目,相继落地投产,全镇四上企业发展到44家。新旧动能转换激发产业活力。新达环保建、光大环保发电、道格拉斯纺织3个项目成功入选“省十强产业库”;山东圣嘉型、山东本草堂2家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不断压减高耗能产业,关停砖瓦企业2家,取缔煤场堆场47家;投入.79亿元完成崔庄煤矿、岱庄煤矿等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立“功勋企业”“明星企业”“先进企业”奖项,颁发2万元奖金扶持非煤产业做大做强。非煤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我们匠心塑城,提质扩容靓城镇,冯驩旧城展现新面容
顺利推进压煤村搬迁建设。完成卜寨-小屯社区建设,安置群2余户、38余人;建成房庄新村社区,即将实现群分房;陆续完成俞楼村腾空拆除,完成袁堂、大宋楼等5个村丈量工作,社区化进程逐步快。提升城区共服务供给。推进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打造干净卫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启动了22V变电站、输配电路建设项目,提高了全镇供电质量。筹资7余万元建设了驩城一中综合楼、实验小学以及“省级规范化”实验幼儿园,形成城区“四校两园”格局。启动了第三人民医院应急救治院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完善镇域道路网格建设。投资32余万元进行镇域道路网格提升,实施了全长2.4里的冯驩东路升级及绿化工程,对镇中心十字路口进行道路渠化改造,修建了绿荫停车场,重修了3.6里的东南外环道路;开展“四好”农村路集中攻坚行动,修建村级道路和通户道路63.4里;省道322、省道4及湖东堤快速通道实现全程通车。彻底解决了群长期关注的出行难问题。实施城区容貌提升工程。投资3余万元对镇中心街十字路口及沿街商铺进行徽派建筑风格升级改造,统一规范沿街店面门头4余家;修建下水道、排污管道4.3里;建设弱电入地管道5.6里;整修路沿石、铺设花砖3万平方米,栽植绿篱55平方米,增设中华灯2盏,城区绿化亮化显著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巩固田陈、蔡园社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投资6余万元打造了闫村镇级美丽乡村片区,高标准建设了岱庄省级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实现了美丽乡村达标村全域覆盖。广泛开展“清洁庭院”创建活动,共打造市、县、镇、村四级清洁庭院378户,建设巾帼明示范街6条,清洁庭院达到常住庭院总数的24%,全面塑造了生态优美的宜居乡村。
五年来,我们深耕沃土,综合施策育新产,农业农村焕发新风貌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主体不断丰富。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种植类38个、养殖类45个、农机类7个、生态旅游类个、运输类个、其他4个。馨荷蛋鸭、左岸生态旅游、本草堂中药饮片和恒旺种禽司被评为济宁市农业龙头企业。综合提高土地效益。积极开展塌陷地治理,完成了蔡楼村、岱庄矿、蒋庄矿等采煤塌陷地治理,复垦土地42余亩;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33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投入6余万元做好秸秆禁烧及清运工作,改良土地8万余亩;发放粮食补贴3余万元;积极开展森林防火、林业病虫害防治及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等工作,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生猪保险推广工作。打造农旅融合经济模式。抓住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时机,出台奖补政策,引导苏庄、石庄等6个村流转土地,发展桃树、石榴等林果种植7余亩,打造了农乐生态园、湖风桃园;发展了国洋农场、馨荷蛋鸭、顾佳食品等一批特色集体产业;打造了苏庄村史馆、二龙岗龙泉广场、下辛庄家风家训馆等滨湖沿线旅游景观。大村级产业项目招商入驻。百老汇服饰与二龙岗实现村企联合发展,蔡楼村壁纸电商产业年销售额突破2千万元,尹洼村物业司、东村夜市等村集体项目经济效益显著。47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万元,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村达到2个。
五年来,我们攻坚克难,夯基补短防风险,三大攻坚战赢得新战果
脱贫致富硕果累累。全镇258户587人全部实现脱贫。累计争取省市县扶贫项目资金达7余万元,完成镇级初验乡村振兴项目23个,建成黄村扶贫厂房、分布式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7个,建设厂房2万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场处,购置农机33台,改造维修便民服务中心5处,实现产业分红7余万元,惠及贫困人口达3余人次。发放自主创业小额贷款7余万元,完成创业技能培训6余人次;大力推进就业向脱贫群倾斜,新增志华服饰、伟琦物业等企业就业岗位8余个,增就业贫困人员人均年收入约万元,使贫困群由脱贫转向致富。截至目前,脱贫群人均年收入79元,高于省线2个百分点,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强网格化监管,重拳打击“散乱污”企业。依法取缔燃煤小锅炉、汽修厂等污染源26处,打击非法洗砂、非法石料粉等“散乱污”企业3家(次)。做好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录入污染工业源95家、规模畜禽养殖35家,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绘制3余台次。严格贯彻河长制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岸线问题整治,清理打捞河道坑塘水花生、恶性水草7万平方米;开展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拆除违章建筑4余处,拆除违建面积3万余平方米。对房庄河、袁楼河等辖区河流全面摸排,销整改,建造沉淀池7个、封堵排污口5个,在房庄河打造沿岸景观处。建设湖区船舶停靠点2处,规范停泊船只7条。实施了涝洼地治理及生态湿地恢复项目。对老运河、房庄河、小苏河、袁楼河开展清淤疏浚,恢复了河道自然生态。
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切实推进金融风险防范。坚决完成防范金融风险各项任务,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连年实现“双降”;大力推进反诈骗PP注册安装工作,切实保障群财产利益。扎实推进“双安双创"。规范食品业户37余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处;对食品、饮食行业开展联合执法3次,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完成蔬菜检测任务.3万余例。镇农产品质检站被评为省级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有效开展访稳定工作。投资3余万元建设了“和为贵”综治服务中心,成功化解了个访积案,确保把矛盾解决在乡镇。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危化品、特种设备、水上安全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广泛开展安全用电及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活动。通过安全员全员培训、专家辅导等形式,深入建设双重预防体系。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五年来,我们倾力为民,共建共享惠民生,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
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防控战,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顺利完成全镇5.6万剂首针应接任务,二针疫苗接种率达到97%。投资6余万元实施了“气代煤”“电代煤”冬季取暖工程,保障了.2万余户群温暖过冬。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工程惠及2万余人。完成卫生厕所改造.5万余户、共厕所52座,成立农村厕所抽运队伍个,完善了后续服务。统筹提升教育硬件水平。投资42万元改造小学运动场地处,铺设塑胶跑道2.5万平方米。切实发挥城镇“医联体”服务水平,整合计生服务站和卫生院职能,完善妇幼计生一站式服务。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6万余例,重点人群签约3.7万余例,孕检、查体8万余人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造镇村益性墓2处。建成农家书屋47个,充实图书2万余册,发掘各类化艺术人才2余人。极大丰富了群精神化生活。
五年来,我们自我革新,转变作风提效能,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开落实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56项。投资2余万元建设镇为民服务中心,完善综合一站式便民服务,新增“跨省通办”业务36项,示业务办理事项86项。持续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打造朱庄社区省级“四型社区”个、市级“四型社区”4个。累计受理办结业务.6万余件,办结率%。规范政府权力运行。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强阳光村务建设和村级干部监督管理,定期开村务、党务、财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自觉接受镇党委、人大和群的监督;积极采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47件、政务息3643条,办复率%,树立了政府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共同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尤其是在面临新冠疫情考验时刻,全镇党员干部牢记使命、挺身而出,我们的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广大群日夜奋战、坚守一线,我们的企业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积极复工复产,展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夺取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双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广大干部群,向关心支持驩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有几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