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

2022-09-03 14:22:38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笔文库

伟大建党精神:特质、内涵与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这种概括和提炼在党的百年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伟大建党精神,既有深邃的历史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品质,蕴含着百年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的精神密码。深入研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厘清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更加明晰未来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质

人无精神则不立,党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政党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形成于建党初期、贯通百年奋斗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时代性、开创性、源头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有的精神符号、精神标识。拥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自那时起,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急于改变落后就要挨打局面的中国,急切呼唤新的思想、新的组织。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克服的固有矛盾,让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部分中国人感到绝望;而与中国有类似国情的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又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之光。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漂洋过海应运来到中国开枝散叶,中国共产党亦在风云激荡中创建起来。伟大建党精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世界大势中孕育而生。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先驱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首创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正是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此期间,中共建党先驱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不畏艰险,为国家和人民而甘冒风险、集聚智慧,秘密成立党组织,宣传科学理论,组织工农运动。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党的创建的历史瞬间、凝聚着建党先驱的天下情怀,亦熔铸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求新求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大地上拥有了新思想的历史回应,是中国产生了新组织的文化集聚,具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源头性。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河流万里必有其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上形成的各种红色精神的不竭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世界的整个图谱。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百年来的不懈奋斗、为民造福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构建形成,内容丰富、蔚为大观。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最大公约数和共有价值,其精髓要义贯穿整个红色精神谱系。在这个系统的红色精神谱系中,无论是革命年代形成的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无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还是新时代形成的红色精神,无不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与实质。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先进政治组织的精神家园,具有鲜明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奠基于党的生活世界,形成于党的生命历程,结晶为以理想和信念为灵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不仅敢于自我革命而且能领导社会革命。这种大公无私、这种无比纯洁,源自党的性质、宗旨,源自党的初心、使命,源自党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伟大建党精神恰恰就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神表达、文化呈现。正因为具有伟大精神指引,传承了伟大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深刻改变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伟大建党精神是在建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建党精神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经历过了实践检验,已为实践所证明。伟大建党精神不仅经受住了建党初期的检验,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为民造福史所证明。伟大建党精神之所以伟大还因为它凝聚起一个先进组织的魂魄,使之充满真理之光,不断奋勇开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开拓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使得中华民族正昂首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一个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整体,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传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32个字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是学习贯彻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迫切需要。

从整体架构上看,伟大建党精神隐含总分逻辑,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管总的,其他24个字都是为了践行真理、为了实现理想而体现出的党的风骨风貌和政治品质品格。“坚持真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理想”中的理想既包括远大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也包括现阶段的理想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年代共产党人的理想当然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实践业已表明,即使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理想的实现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分阶段分步骤更容易实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旨在推动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过程中的一小步,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大步。实现理想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风险挑战,必然要求进行英勇斗争,要斗争自然就有付出甚至会有牺牲。因而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不怕牺牲、就要敢于斗争。实现美好的社会理想,需要依靠组织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组织力量呢,这就要求党员必须对党忠诚,使党团结得像一块整钢;必须牢记人民的重托、兑现自己的承诺。简言之,以总分结构分析解释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其丰富内涵。

从32个字的整体内容看,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有风范。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鲜明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信仰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历经一百多年考验依然拥有勃勃生机,为全世界有识之士所尊重敬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无比的科学性、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郑重地写入自己的章程,并时刻注意高举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这就是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党的一大制定了第一个纲领,强调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进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明确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在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3]这就明确了党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真理具有科学性、体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那就要无时无刻地坚持,须臾不可偏离;理想具有崇高性、远大性,那就要持之以恒地守护,决不能轻言放弃。只有理论上彻底而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守。党创建时期就明确了自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自己长期坚守的理想信仰,此后始终对此保持强大的信念信心,实属不易,可亲可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典范,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学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真理力量,砥砺信仰、坚定信念、增强信心。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鲜明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4];“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作为共产党人的“圣经”,《共产党宣言》影响感染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曾读过一百多遍《共产党宣言》,深谙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经典著作的精髓要义、价值取向。他在1944年9月8日的一次讲演中就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还说“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6]作为人民中优秀分子的组合,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自己定位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中国共产党作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工具,必须时刻保有强大的初心、担起伟大的历史使命。这种初心和使命,源自党的本心使然、源自党成立的初衷,也源自中国人民的信赖信任、源自中华民族的期许厚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奋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鲜明体现了党的风貌风骨。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中华民族面临的灾难无比深重、进行的革命斗争无比残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怕抛头颅洒热血、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击败穷凶极恶的反动势力,才能挽人民于水火、扶华夏大厦之将倾,才能阔步于漫漫征程,如期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就有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随时献出一切的精神自觉。因而,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从容不迫,才能理解瞿秋白就义前所说“此地甚好”的淡泊宁静,才能理解掩护大部队转移后陈树湘将军的断肠明志,才能理解江竹筠在酷刑面前的牙关紧锁,才能理解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诸多无名烈士,才能理解入党誓词中为何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明知“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还一如既往、前仆后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炽热的家国情怀。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预备会上曾深情地说:“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8]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长征路上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倒下。扶贫路上,仅新时代就有1800多名党员干部献出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也曾指出,近代以来中国还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国为民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中国共产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总是面临敌强我弱的境地,唯有在精气神上提升自我,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压倒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在开辟、坚持、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上,也遭遇了许多困难、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推动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在新征程上,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世情国情,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不断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继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党课

链接地址:http://www.bibi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4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